掃碼登錄
2024年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30年來,中國互聯網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大跨越式發展——中國5G基站數量躍居全球第一,IPv6地址資源總量、算力總規模均位居世界前列,AI大模型研發如火如荼,中國互聯網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
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的2024(第二十三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以“互聯三十載 智匯新質變”為主題,以“會、展、賽、特色活動”為主線,聚焦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數據要素、算力、數字政府、智慧教育、數據安全等熱點,邀請行業大咖、專家學者、創新企業,共同探討和分享互聯網領域的最新動態、前沿技術及深度見解,展望中國互聯網的未來發展方向。與會代表紛紛表示,中國互聯網“三十而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接下來還要“以質求變”,迎接新的挑戰與輝煌。
實現大跨越
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尚冰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互聯網不斷開創新局面,網絡基礎設施全球領先,網民規模飛速增長,信息技術創新空前活躍,互聯網應用蓬勃發展,多項關鍵指標位居全球第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基礎設施量質提升。寬帶網絡規模和覆蓋水平全球領先,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110.2%,千兆用戶占比超過1/4,5G基站總數達到383.7萬個,全國行政村通5G比例超過90%。骨干網架構持續優化,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的互聯互通格局。全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已超81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居全球第二。得益于網絡覆蓋率的持續提升,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7.5%,網民規模達到10.92億。
技術產業突破發展。國產大模型產品不斷涌現,智能芯片開發框架等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要突破,相關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居全球前列。6G的愿景概念、技術研究、研發驗證等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位居全球第一梯隊。9家企業躋身全球互聯網企業市值前30家,獨角獸企業已達375家,企業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普惠效應持續釋放。國貨潮品、智能產品等消費新增長點持續涌現,直播帶貨、網約車等新業態在促進靈活就業、服務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線辦公、視頻會議等應用助力生產服務新體驗。全國中小學已經實現互聯網全接入,地市級、縣級實現遠程醫療服務全覆蓋,“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1萬個,5G行業應用案例累計超9.4萬個,賦能新型工業化的作用持續顯現。
“5G-A與IPv6的興起將引領互聯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主旨報告中指出,在IPv6的普及方面,中國取得了顯著進展,國內互聯網企業在線統計并去重匯總后的數據顯示,IPv6滲透率已達72.7%。這一數字遠高于APNIC(亞太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同期實測的33.57%,顯示出我國在IPv6推廣上取得的積極成效。
“公共聯網用戶數增長基本到頂,隨著互聯網普及率的穩步提升和移動用戶數接近飽和,連接數的增長將逐漸從公眾用戶轉向各類專網,特別是算力網、政企專網、工業內網、車聯網、物聯網等領域,其中工業內網的連接數空間巨大,亟待開發。”鄔賀銓表示,工業互聯網作為互聯網的下半場,隨著AI等技術的融入,正逐步提升互聯網接入物理實體、服務垂直行業的能力,促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發展。
智匯新質變
3D真人手辦AI定制、AI糖畫打印……在集中展示人工智能領域全球領先技術應用的同時,2024中國互聯網大會上設置的智匯未來互動空間、人工智能等展區,吸引不少參觀者競相體驗。
人工智能成為此次會上最受矚目的話題。目前我國將AI行業發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開展“人工智能+”行動。AI技術正逐漸從理論走向越來越多的現實應用場景。
尚冰表示,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的密集活躍期,以通用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深刻地重構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加速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尚冰建議,要鞏固基礎網絡的領先優勢,強化互聯網技術創新能力,加快人工智能芯片、算法、框架等軟硬件技術創新,構筑以大模型為代表的自主生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鄔賀銓表示,大模型需有執行的載體來接受任務并實施決策。Al Agent(智能附體)是目前大模型行業應用的切入點。Agent具有記憶、使用工具和采取行動的能力,可實現自主規劃和環境交互,完成“AI為主,人為監督”的工作,超越Copilot(以人為主,AI輔助)成為大模型落地的載體。
對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未來發展路線,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長黃鐵軍認為,未來3年,大模型將擴展到視覺、聽覺、具身、行動等通用智能,規模變大,尺寸變小,成為具身智能的“大腦”,普通語言升級為科學語言,人工智能將解決重大科學問題;未來10年,人類全面進入智力時代,就像工業革命解放體力、電力革命解決能源流通,以智力為核心的科技、經濟、社會生態將構建完成;未來20年,行為主義(強化學習)和類腦智能(徹底連接主義)將發揮更大作用。
“未來10到20年間,大模型會深刻改變世界。”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認為,大模型不是操作系統,會成為未來整個社會、整個數字化業務里的重要組成。人工智能的賽道非常寬,不僅互聯網巨頭有機會,傳統企業和創業者也有機會。
AI快速發展的同時,強大的算力網絡支撐以及安全保障必不可少。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人工智能新時代面臨著AI“飽和式”攻擊、深度偽造、數據污染等安全威脅,政企機構的網絡安全建設還處于探索階段,存在著人力不足、思路落后、體系不全的薄弱環節。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表示,未來將優化算力基礎設施的布局,引導東西部算力協同發展,推動算力資源多元化供給,提升算力資源的調度水平,持續發力構建全國一體化的算力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