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登錄
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11日報道,美國谷歌公司正遭遇拐點。2000年以來,憑借搜索引擎業務,谷歌建立起互聯網空間一統江湖的地位,但眼下很可能被人工智能(AI)技術取代。因兩起反壟斷訴訟被迫進行拆分也與谷歌正在喪失創新優勢一事不無關系。
7日,蘋果公司高級副總裁埃迪·克尤在美國司法部與谷歌就該公司拆分一事提起的反壟斷訴訟聽證會上作證時表示,蘋果正在“積極探索”重新設計Safari瀏覽器,以便接入谷歌之外AI驅動的搜索引擎。此言一出立刻引發業界震動。
目前,全球正在使用的iPhone等蘋果旗下的終端設備有20億部之多。其中超過一半以谷歌作為默認搜索引擎。對谷歌而言,蘋果無疑是重要合作伙伴。埃迪·克尤當日還說,今年4月使用谷歌搜索的蘋果瀏覽器Safari的月搜索量出現近22年以來的首次下降。谷歌母公司“字母表”公司的股價當日大跌約10%。
蘋果副總裁的言論進一步表明谷歌的搜索業務面臨來自其他公司的生成式AI服務的威脅。與由用戶輸入關鍵詞搜索的谷歌搜索引擎不同,以ChatGPT為代表的交互式AI提問的搜索方式正在被更多用戶接受。
盡管谷歌聲稱“總搜索量正在增加”,但據信息技術服務商高德納計算,到2026年其搜索量的25%將被AI取代。
谷歌搜索引擎的市場份額已達到飽和。“數據計算器”公司稱,其4月的全球市場份額為89.7%,已經從93.1%的近期峰值逐漸降至90%以下。
谷歌也在交互式AI方面投入巨資,開發了自己的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Gemini(“雙子座”)。但與行業領軍者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相比仍顯落后。
“自縛手腳”的商業模式是導致目前被動局面的原因之一。谷歌擔心一旦搜索引擎被交互式AI取代,其現有的盈利模式將遭破壞。隨著人工智能在互聯網搜索方面越來越高效,用戶可能會發現他們不再需要瀏覽各種網頁,這很可能會導致廣告瀏覽量的下降。
谷歌首席執行官孫達爾·皮柴表示:“搜索引擎與交互式AI并不是零和博弈的關系。”但仍存在兩難問題,即使用AI提高搜索效率可能會導致廣告瀏覽量減少。
看起來谷歌已經從“創新的引領者”轉變為“既有商業模式的維護者”。
谷歌1997年研發出搜索引擎,并從2000年開始全球擴張。憑借自有算法呈現關聯度最高結果的技術,谷歌取得飛速發展。一路走來谷歌擊敗了雅虎和美國奮揚公司等競爭對手,成長為網絡空間的霸主。
谷歌這種壟斷地位已持續25年。但近年谷歌在創新停滯中苦苦掙扎。
為尋求多元化發展,谷歌在2015年成立控股母公司,旨在培養新業務。它提出所謂“登月計劃”以應對可能成為未來增長支柱的一系列技術挑戰,包括自動駕駛、生命科學和使用熱氣球的互聯網通信。結果,不少業務因難以盈利而被迫退出或縮小規模。
在谷歌內部,“登月計劃”這個詞現在已經很少被提及。由搜索引擎業務及相關的廣告收入覆蓋大部分盈利的局面并未發生變化。
因壟斷引發的訴訟也部分程度導致了創新停滯。
谷歌因在搜索和廣告領域違反反壟斷法而被起訴,且兩起案件均在審判中敗訴,美國司法部正在迫使其拆分業務。
其中一起反壟斷訴訟聚焦蘋果與谷歌之間價值200億美元的協議,該協議使谷歌瀏覽器成為蘋果Safari瀏覽器中的默認搜索引擎。
這種做法可能被視為阻止競爭對手進入搜索引擎領域的“防守”戰略,與創新背道而馳。
美國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學教授艾哈邁德·巴納法表示,科技公司往往在其市場主導地位達到頂峰時被控壟斷,而當它們被要求拆分時,往往已經因為下一次技術創新而過了鼎盛時期。
實際上1984年被拆分的美國通信巨頭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以及2000年被要求拆分的微軟在被控違反反壟斷法之時,已分別在固定電話和個人電腦業務中走過了其巔峰時期。經過一系列的拆分爭議,數字技術領域已經掀起了新一輪主導地位的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