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登錄
3月26日,在成都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多家視頻平臺公布社會責任報告以及公益成績單。據了解,過去一年,熱門影視IP催熱了地方文旅經濟發展,也引導了用戶踐行指尖公益資源;虛擬拍攝占比提升,綠色制作助推行業提能增效;平臺還紛紛推出“無障礙劇場”,并在AI技術的賦能下讓視障群體共享科技紅利。
業內人士表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技+文化”企業,應當秉持科技向善的使命愿景,堅持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的戰略,以文化和科技之力,攜手社會各界助力構建網絡視聽公益與社會責任的新生態。
過去一年,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向多個行業落地,也在轉化為公益“工具箱”,致力于為網絡視聽行業提供普惠化、低門檻的技術支持。
優酷發布的《2024年社會責任暨ESG報告》顯示,網絡音視頻平臺正將公益與科技融合,利用AI制作無障礙內容。去年5月,其無障礙劇場上線了由AI制作而成的胡歌版AI語音包,并用于無障礙內容制作。目前,劇場內無障礙影視作品已超8000部,同比增長超300%。
“面對公眾對精神文化需求的升級,網絡音視頻平臺應以視聽內容為紐帶,探索公益新路徑。”據騰訊公司總編輯、公共政策副總裁朱殿君介紹,2024年,騰訊也聯合中國盲文圖書館推出“無障礙劇場”,通過“AI技術+志愿者”模式,制作了熱辣滾燙》等193部無障礙影視作品,累計時長近400小時。
科技為網絡視聽行業創新激發動能還體現在制作場景,尤其是虛擬拍攝、影視制作車等行業前沿技術越來越普及。報告指出,前不久殺青的《師兄太穩健》,虛擬拍攝戲份占比上升至40%,劇組利用虛擬拍攝技術高效打造了19個虛擬場景,成為目前國內虛拍場景最多的劇集。
在“影視+”的融合探索上,旅游、公益等正在與熱門IP聯動。據統計,古裝劇《珠簾玉幕》播出后,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海絲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館11月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長138%。騰訊視頻“積分公益捐”上線以來,已有570萬人次會員參與,累計籌集1億元善款,助力了“愛育家園計劃”“匠藝傳承計劃”等多個公益項目。
如今,網絡視聽內容已經成為連接環境、社會以及行業治理的連接器,正助力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新生態。
“視聽內容讓善意傳遞更有溫度、數字工具讓好事變得更有力度、社會參與讓公益普及更有廣度。”朱殿君建議,網絡音視頻平臺應持續以長期主義踐行社會責任,通過文化滋養人心、技術破解難題、生態凝聚合力,推動公益融入日常生活,助力構建更包容、溫暖的社會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