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登錄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并強調要從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等五個方面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今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江蘇要把握好挑大梁的著力點,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制度型開放既是我國順應國際經貿規則變化新趨勢,應對全球秩序變革的現實需要,也是以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作為經濟大省和開放大省,江蘇已全面進入以制度型開放引領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階段,有能力也有責任當好制度型開放排頭兵。
當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加劇,關稅戰持續升級,全球貿易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從外在表現看,全球化遭遇逆流,引發人們對全球化問題的反思。但恰恰是全球化的低迷期和調整期,也在同時醞釀一場新型全球化的革命。數字化、綠色化與全球化的深度融合,無疑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三大核心動力。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開拓“全球南方”國家大范圍國際合作的全新道路,形成新型全球化的重要動力源。中國穩步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將更加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更好地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適應新形勢,把握新特點,江蘇推動高水平開放,要通過制度型開放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如何更好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找準制度型開放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如何瞄準新質生產力變革的對外合作領域,深化投資、貿易、金融、創新等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新型生產關系?如何加快形成開放與改革、開放與創新、開放與安全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些問題都迫切地需要給出答案。
“規則開放”是主動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推動國內規則完善,積極參與并引領國際經貿規則體系建設的開放。主動對標CPTPP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全面高質量實施RCEP,加大數字貿易、綠色貿易、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規則探索力度,是當前江蘇“規則開放”的重點。進一步推動江蘇自貿試驗區提質增效,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在數據流動、環境標準、勞動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等領域加大壓力測試。將高質量實施RCEP融入到各地開放平臺載體建設,關注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落地,高標準實施協定貿易便利化規則、提升投資自由化水平、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電子商務發展,指導企業更好利用原產地規則做好關稅籌劃。在數字經濟領域,對標DEPA在數字稅收、數據本地化、數據跨境流動、保護個人隱私等方面開展更大力度的探索,在綠色低碳領域,加強對國際低碳認證、碳足跡標識、碳關稅、綠色環境標志、綠色包裝制度等綠色貿易壁壘的研究應對。此外,重點跟蹤我省外貿開拓的新市場,包括中亞、中東、非洲、南美等地區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幫助企業優化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布局。
“規制開放”是通過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特征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與國際規制有機協調、互借互補的開放。建立健全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是對政府與市場關系的重新塑造,最終實現市場準入暢通、開放有序、競爭充分和秩序規范。完善風險防控體系是維護開放安全的內在要求,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有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作為保障。積極落實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推進我省在電信、教育、文化、醫療、金融等領域加大開放。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例如,針對跨境電商碎片化、海量化、信息化的特點,運用智慧監管和集成監管等新模式,前移風險防范關口,為收結匯、退稅、退貨提供貿易過程溯源、驗證等服務。按照包容審慎的原則,提高資金清算效率,落實便利化措施,完善新型離岸貿易風險防控體系。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科技前沿領域積極探索沙盒監管制度,更好平衡創新與監管。
“管理開放”是通過國內改革破除阻礙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的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降低制度型交易成本,建立有利于要素流動的政策法規體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的開放。深入研究世行B-READY評估體系,逐項分析指標內容,根據指標體系變化,對應調整現有管理體系。加快建設產權保護、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基礎性制度,深入落實《江蘇省促進和保護外商投資條例》。加強數字法治政府建設,讓數字政府、法治政府與營商環境相互融合、一體建設,持續治理“數據孤島”和“數據煙囪”現象,推進我省跨地域、跨部門、跨層級的系統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真正把企業“感受度”作為營商環境優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尤其是政策穩定性、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加大宣傳、事后回訪、評價力度,擦亮營商環境江蘇品牌。
“標準開放”是構建與國際有機協調的標準體系,以降低消除國內外標準差異形成的市場準入門檻和技術壁壘的開放,對于完善投資貿易便利化管理體系,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發揮著重要作用。標準“軟聯通”,涵蓋投資、貿易、環保、能源、數字、基建、農業等領域,是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圍繞我省“1650”現代產業體系和“5101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體系發展要求,加強標準“引進來”和“走出去”。推進產業標準輸出,積極引領優勢產業產品標準建設。引導江蘇生物醫藥、高端紡織和新能源等優勢領域龍頭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進一步支持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標準化工作。從國內國際標準銜接的角度,加快推進合格評定領域國際合作與互認,打破妨礙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地方保護和行業壁壘,加強CCC認證綠色快速通道政策宣傳,確保惠企政策落到實處,為企業進入兩個市場、用好兩種資源營造良好環境。
作為經濟大省,江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不僅為自身重塑開放型經濟新優勢,更是為全國探路,更好統籌深層次改革與高水平開放,更好統籌國內與國際,更好統籌開放與安全,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互銜接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提供更高水平的制度供給,以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為全球化提供中國方案,向世界生動詮釋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