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登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心和重視體育事業,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謀劃部署,推動體育事業改革發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更要站在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高度,深刻理解體育被賦予的新時代內涵和使命擔當,將體育建設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
體育強則中國強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體育教育要優先發展。尤其體育高等教育更要聚焦新時代體育強國、教育強國的時代要求,致力于推動社會發展與人類進步。
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新征程上,體育院校更要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推進體育教育改革、加快補齊短板,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競技體育教育發展之路,構建“體育+教育”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升我國體育人才培養質量;要發揮體育院校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優勢,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
致力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绑w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斌w育院校要立足于“五育并舉”,堅持“育體”更需“育人”理念,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不斷深化體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探索發展中培養新型體育人才;不斷深化中國體育教育改革,關注青少年體質健康,發揮體育在立德樹人、人才培養中的育人功能,彰顯體育獨特的育人價值。
致力于文明延續和知識創新。體育院校應成為體育文化的研究中心和創新高地。要挖掘整理中華體育傳統文化資源,提煉中華體育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深入研究包括奧林匹克文化在內的世界其他體育文化,借鑒吸收優秀文化成果;促進中外體育文化融合發展,形成創新型優秀成果,不斷推動我國體育文化的繁榮發展,也為世界體育文明作出貢獻。
服務于中外人文交流與民心相通。“人文外交”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學校體育國際交流成為人文交流的重要形式。在參與國際體育賽事、國際體育教育交流、國際體育人才培養等方面,充分發揮體育院校在國家人文交流中的正能量作用,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新征程上,更要主動融入國家外交格局,豐富國際交流合作的形式,促進體育文明交流互鑒,為提升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貢獻體育智慧。
國運興則體育興
體育關乎人民的健康幸福、人的全面發展,經濟社會的提質增效、國家對外的文化軟實力,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能夠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體育發展標識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作為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標志,從體育大國邁進體育強國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充分體現。革命和建設時期,體育鑄就了“中華民族更生再造”的堅強內驅,凝聚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起步動力;改革開放時期,體育搭臺、體育破冰、擁抱世界,體育助力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和方向;進入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到2035年,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全面實現體育現代化,必然會更充分展示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獨特魅力。
體育參與夯實人的全面發展新基礎。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人的全面發展,而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活動的全面發展,這離不開體育參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體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群眾體育提升到了新高度,人民參與體育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體育在促進人的身體能力發展、個性自由展示以及社會化的實現等方面貢獻著獨特力量。
體育交往拓展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新路徑。體育是最易被接受、達成國際共識的文明交流橋梁,服務于人的和諧發展,致力于維護全人類的和平共處。正如《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之一就是為建立一個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世界體育運動充分展示了體育具有跨越意識形態和文明差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獨特優勢。
近年來,中國通過北京冬奧會的相關活動,與世界體育界互動,參與全球體育治理,傳播“共商共建共享”等外交理念,為全球發展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凸顯了大國自信,體育強國夢正匯入中國夢的時代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