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登錄
2024年是中國網絡法治建設起步30周年。基于此,國家網信辦組織力量編撰了《中國網絡法治三十年》,展現網絡法治建設成就、總結網絡法治建設經驗、展望網絡法治建設未來前景。伏羲智庫創始人李曉東認為,中國已經成為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網民的國家,也是互聯網應用使用和創新最為活躍的國家之一。“中國網絡法治建設工作一直在積極順應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和特征,致力于治理不同階段所面臨的關鍵問題,歷經了網絡法治起步階段、網絡法治快速發展階段和網絡法治高質量發展階段三個時期。”李曉東認為,當前,中國網絡立法加速推進、網絡法律體系基本形成并不斷完善,網絡執法不斷深化,網絡司法深入開展,逐漸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法治道路。
隨著互聯網發展進入到以數據互聯為特征的新階段,數字經濟進展到數據和應用解耦的新時代,面對新的戰略發展趨勢,急需新的法律制度和基礎設施等以支撐完成數據的跨域互操作和互聯交換。李曉東表示,中國開創性地提出“數據要素”概念,并印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確立數據資源在數字中國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印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從產權、流通和交易、收益分配、治理等不同維度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在全球范圍都具有引領性和創新性作用。
“互聯網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也進一步促進了全球化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并伴隨數字化進程快速演進。”李曉東表示,作為全球化和互聯網發展紅利的受益者,中國始終堅持開放共享,在網絡法治建設中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參與國際網絡法治規則建設、搭建網絡法治國際合作平臺,與世界各國攜手推進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