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登錄
長三角是我國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之一,以不到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2018年,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得益于雄厚的制造實力和強勁的創新能力,以市場為導向的高質量科技供給,助力長三角加快構建科創產業新高地。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穿越一條科技走廊,感受科技創新的動力。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標志性建筑G60科創云廊由10棟商務樓組成,建筑群蔚為壯觀,目前,云廊注冊企業超過300家,以云廊為中心,周圍聚集了一批包括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高端裝備、新能源在內的先進科技企業。
王勝全是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的項目負責人,他帶領記者參觀了公司的展廳。最醒目的位置放著的是由企業主導,協同新能源主機廠、供應商共同研發的國產空氣懸架系統。王勝全告訴記者,空氣懸架系統以前多是配備在80萬元以上級別的乘用車上。
盡管保隆科技在空氣懸架的開發上已經有一定的經驗積累,但整個產品技術復雜,急需合作伙伴。沿著G60科創走廊,距離上海400多公里外的合肥聚集了眾多汽車制造上下游企業,葉光永的企業便是其中之一。
安徽合肥永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光永表示,王勝全找到他,問他有沒有信心把這個干好,保證精度、保證批量穩定、保證價格。他認為,應該沒問題。
正是得益于長三角區域內的協同創新,終于在2021年底,首款國產空氣懸架研發成功并落地應用,目前已經支持20多家車企的多款車型使用,而價格卻不到進口空氣懸架的一半。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副主任郭淑晴表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合作愈加深入,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也在走廊建設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培育和發展,比如,腦機接口、克隆猴、現在在做的G60星鏈星座,以及相關的大硅片等。
一家家創新型企業構成了科創走廊的“毛細血管”,讓各類要素資源在其中通暢流動。九個城市的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國的比重從十二分之一上升到七分之一;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同比增長226%;PCT國際專利申請數量五年增長164%,占全國九分之一。像這樣企業聯合攻關、協同發展的方式在長三角數不勝數,精準進行技術對接,離不開模式上的創新。
打開“長三角一體化科創云平臺”,一系列已經“揭榜成功”的聯合攻關需求映入眼簾。上海的這家生物制藥企業在平臺上發布了一條解決生物制藥關鍵原材料“卡脖子”技術的需求,很快就有10多家高校和企業前來“揭榜”,最終確定由上海的一家高校和江蘇蘇州的一家企業聯合技術攻關。
2022年,上海科委“揭榜掛帥”的平臺模式推出以來,促成的聯合攻關項目涵蓋合成生物學、工業機器人等眾多面向新質生產力的未來產業。
上海市科委創新服務處副處長梁冰表示,每年能夠征集到以長三角為核心的,輻射到全國甚至國際的需求在2000—3000項,組織對接率超過了60%。
目前,三省一市累計發布“企業出題”48項重點揭榜任務,全國揭榜單位數量超過380家,其中長三角占比85%,揭榜任務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創新需求從企業來,解決方案由企業選,模式上的創新也讓供需精準對接。然而,模式上創新的同時,也需要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券應運而生。
費宏亮是浙江嘉善一家自動化設備企業的負責人,他口中的要“完蛋”的項目正是現在企業全力開發的一款工業機器人。費宏亮告訴記者,目前市場對于智能化、自動化設備的需求持續增長,他想生產一款能移動、可快速實現換產并操作簡單的工業機器人。然而,研發到一半卻遇到了技術上的瓶頸,通過政府搭建的科創平臺,他找到了蘇州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并展開合作。技術難題雖然解決了,但購買技術的資金卻比想象中要多。
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費宏亮了解到,他的企業符合申請長三角科技創新券的資質。2021年,長三角科技創新券在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和安徽馬鞍山四地率先試點,是由政府向企業或創業團隊發放的權益憑證,企業拿著它就可以向高校、科研院所或科技服務機構購買服務。
目前,長三角區域內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推行科技創新券,打破省際限制,實現了通用通兌。
一條科創走廊橫貫長三角,讓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等各類要素資源在一市三省九城間有序自由流動。一份創新榜單,是“含金量”十足的“英雄帖”,精準對接,培育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應用。一張科技創新券連接政府、科技載體、企業,“喚醒”了沉睡的科技資源,激發創新活力。通過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三鏈融合”推動長三角區域高質量發展,并形成了一批產業集群。目前,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60%,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均占全國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車產量約占全國38%。
潮涌長三角,滬蘇浙皖協力前行,2024年再攀“高峰”。如何以“創新驅動力”賦能“新質生產力”?擺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在科技創新上取得新突破。
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表示,真正技術創新還是活力在企業,主體是企業。一個牽引就是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圍繞創新做好兩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科技創新,一篇文章是產業創新。要具備三個功能,一個是科技創新策源地功能,第二個是產業組織先導功能,第三個是資源要素配置的功能。
企業創新,困難不少。我們看到,在長三角,依靠著“一條走廊、一份榜單、一張券”,政府出招打造出這樣一張服務網,精準對接,實現了“你缺啥我補啥”,讓創新主體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溫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