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登錄
在十年前,如果有人提起“云計算”一詞,無疑是站在了IT技術的前沿。但如今,云計算早已從技術概念走向了落地應用,“上云”更是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起點。
隨著企業“上云率”的不斷攀升, 云端服務市場增速也呈井噴之勢。
根據億歐智庫出版的《2021中國公有云服務商能力指數》,2020年中國云端服務市場規模達到1,429.6億元,預計到 2024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3507.3億元。此外,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企業業務在線化與業務創新釋放云計算需求,預計未來中國云端服務市場規模有望保持快速增長。
圖源:億歐智庫
在云服務市場走向繁榮的背后,云服務市場逐漸從百花齊放走向壟斷。頭部服務商仍為大部分中國企業用戶的優先選項。其中,金山云、青云、百度智能云正成為更多用戶的選擇。
億歐智庫調研數據顯示,中國企業選擇華為云、阿里云、騰訊云、天翼云作為IaaS服務商的比重為55.9%,四大服務商仍占據5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同時,金山云、青云、百度智能云合計占比達到18.4%,正在受到更多企業的關注。
圖源:億歐智庫
億歐智庫發現,在其中三大頭部IaaS服務商中,全行業企業更傾向于選擇華為云,占據市場份額最大為17.5%,實體經濟企業則更多地選擇阿里云和騰訊云作為云服務的提供商。而在“三巨頭”之外,天翼云成為更多全行業企業的選擇市場,市場占比達到9.2%;實體經濟企業則更傾向于選擇金山云作為云服務提供商,市占率達到8.0%。
值得注意的是,在云服務商第一梯隊之中, 青云雖然不是中國企業用戶的最優先選擇,但是已領先于百度智能云、京東智聯云等大型互聯網企業云服務商。由此可見,獨立第三方云服務商的快速發展可能會對未來公有云IaaS市場格局形成一定影響。
億歐智庫表示,上述企業之所以能夠在公有云市場中占據較大份額,是因為其能夠更好滿足客戶的需求。而從企業用戶自身視角出發,選擇公有云服務商的考量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個維度:公有云服務商的服務積累、銷售情況、產品能力、戰略布局和市場背景。
基于如此,億歐智庫調研了203家企業,構建了公有云服務能力評價體系模型。
在此模型當中,公有云服務商能力評價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即基礎環境能力和業務發展能力兩方面(各占總測評指數50%)。
基礎環境能力重點衡量服務商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開發方面的能力,能側面反映出云計算的業務地位,其中,基礎設施能力衡量服務商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在評測中占比15%; 技術能力反映服務商的技術積累和對云戰略的重視程度,因此占比更高,為35%。
此外,業務發展能力是衡量服務商的市場拓展能力和市場服務效果,這些指標一方面與云服務商的原生業務有較強相關性,另一方面能夠側面反映云服務商的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 在該領域的二級指標中,生態構建能力與產品效果各占比25%。
圖源:億歐智庫
公有云服務商評價模型測算結果表明,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的頭部地位仍較為穩固,評分位列第一梯隊;天翼云、百度智能云、京東智聯云、UCloud、金山云、 浪潮云發展勢頭強勁,位列第二梯隊;青云、迅達云、平安云位列第三梯隊。
圖源:億歐智庫
而從細分領域來看,在基礎環境能力方面,阿里云的基礎環境能力最強,騰訊云緊隨其后。其中,天翼云依托國內數據中心優勢在基礎設施方面實力最強,華為云的基礎設施能力較前三家服務商有一定差距,但技術能力稍強于天翼云。
在商業發展能力,依舊是阿里云占據榜首,騰訊云、華為云分列二、三位。在此之外,UCloud的業務發展能力僅次于三大頭部服務商,在故障處理和推薦度方面有較強的競爭力。
億歐智庫認為,各服務商在行業生態方面的布局側重不同。阿里云在電商零售行業深耕多年,騰訊云、Ucloud對游戲行業客戶有較大吸引力,華為云、天翼云在大型政企客戶中的優勢較大。因此,在行業生態布局上,云服務商通常會圍繞其優勢領域進行拓展,企業用戶應根據自身的發展方向選擇更匹配的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