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言成都大數據發展:在數據要素中挖掘知識產權價值
核心觀點: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成為關鍵生產要素,而數據知識產權(Data IP)的挖掘與保護,將成為成都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突破口。專家建議,成都應依托自身產業優勢,探索數據確權、交易、保護的創新機制,打造“數據知識產權高地”。
?? 數據知識產權的核心內涵
1. 什么是數據知識產權?
- 定義:指對數據集合的獨創性編排、分析模型、算法創新等形成的智力成果,可類比專利、著作權進行保護。
- 典型案例:
- 氣象數據模型: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的西南氣候預測算法,可申請專利或商業秘密保護。
- 消費行為數據庫:某電商平臺對用戶畫像的標簽體系構建方法,具有商業機密價值。
2. 數據IP與傳統知識產權的區別
維度數據知識產權傳統知識產權(專利/版權)保護對象數據集合、算法、模型技術方案、文學藝術作品確權難點數據來源合規性創新性、實用性審查價值評估依賴應用場景相對標準化
?? 成都的機遇與挑戰
1. 成都的優勢
- 產業基礎:
- 國家超算成都中心、華為鯤鵬生態基地提供算力支撐。
- 天府國際生物城、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積累海量行業數據。
- 政策支持:
- 四川獲批全國首批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
- 成都發布《數據條例》,探索數據資產登記制度。
2. 待突破的瓶頸
- 數據權屬模糊:醫療、交通等公共數據開放程度低。
- 交易生態不成熟:缺乏標準化數據資產評估體系。
- 跨境流動限制:國際數據合作面臨合規壁壘。
?? 專家建議:成都如何行動?
1. 建立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制度
- 試點領域:
- 醫療健康:華西醫院的臨床診療數據庫,經脫敏后可形成知識產權。
- 智慧交通:成都TOCC(交通運行協調中心)的流量預測模型。
- 登記平臺:依托成都數據交易所,提供“數據IP存證+價值評估”服務。
2. 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
- 商業模式創新:
- 數據信托:由政府或第三方托管公共數據,企業付費使用(如成都地鐵客流數據賦能商業選址)。
- 數據銀行:個人用戶上傳數據并獲得收益分成(需區塊鏈技術保障隱私)。
3. 加強司法保護
- 案例參考:
- 杭州互聯網法院曾判決淘寶數據爬取案,認定數據集合受《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
- 成都可探索:
- 設立數據知識產權法庭,專門審理數據竊取、濫用糾紛。
4. 培育數據IP服務生態
- 機構建設:
- 成立成都數據知識產權聯盟,聯合高校(電子科大)、企業(西門子成都研究院)制定標準。
- 人才培育:
- 在川大、西南財大開設“數據法學”“數據資產評估”交叉學科。
?? 全球對標:數據IP先行者經驗
國家/地區實踐案例對成都的啟示歐盟《數據治理法案》明確數據權屬立法先行,規范數據流通美國IBM氣象數據專利化企業主導,技術驅動變現上海數據交易鏈(基于區塊鏈)技術賦能交易安全
?? 結語:從“數據囤積”到“數據智產”
成都若能率先破解數據知識產權化難題,不僅能為本地企業(如新希望、科倫藥業)的數據資產增值,還可吸引全球數據要素匯聚,真正實現——
“世界數據匯蓉城,蓉城數據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