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登錄
近日,“智慧中國 人文中國 幸福中國”——推進互聯網適老化及無障礙建設高質量發展共同行動大會在北京舉行。
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戴煒發布了《推進互聯網適老化及無障礙建設高質量發展共同行動方案》(簡稱《共同行動方案》),并表示:2026年底,實現全國各地市財政資金建設的互聯網網站、服務平臺100%完成適老化及無障礙技術改造。
戴煒發布《共同行動方案》 (記者 沈愛群 攝)
《共同行動方案》,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助殘志愿者協會和中國老齡產業協會聯合發起。
當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數字社會,11.08億網民、78.6%的互聯網普及率,表明數字技術已深度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但與此同時,老年群體與殘障人士面臨顯著的 "數字鴻溝",反映出數字服務在普惠性與包容性上的不足。
據了解,在為《共同行動方案》所做的前期調研中,中國互聯網協會發現各大網站及服務平臺存在三大突出問題:其一,社會協作機制不完善,部門間職責交叉、協同不足,導致政策執行效率偏低;其二,技術共享不充分,適老化及無障礙執行標準不統一,部分單位改造資金缺乏,導致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改造成本高,甚至存在對改造有心無力的情況;其三,建設成果未達預期,部分單位在改造中走過場、應付政策要求和檢查,不進行實際意義的改造搞形式主義,未能充分滿足特殊群體實際需求。“若這些問題持續存在,將嚴重制約包容性數字社會建設進程。”戴煒表示。
為此,《共同行動方案》提出的階段性目標是:
到2026年底,實現全國各地市財政資金建設的互聯網網站、服務平臺100%完成適老化及無障礙技術升級,改造后服務水平達標率不低于90%;推動新聞資訊、生活購物等民生服務重點領域網站及平臺完成技術升級,達標率不低于80%。
2028年底,達成全國政府政務、民生服務全領域互聯網網站及服務平臺適老化及無障礙技術升級全覆蓋,技術服務水平達標率提升至90%,全面建成包容普惠的數字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