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科技巨頭資本開支(Capex)集體暴漲,微軟、谷歌、Meta、阿里、騰訊等紛紛加碼AI基礎設施,掀起新一輪算力、模型與應用的“軍備競賽”。這場燒錢大戰背后,是爭奪下一代互聯網入口的生死局。
?? 資本開支激增:錢都花到哪里了?
1. 全球大廠Capex對比(2024年計劃)
公司2024 Capex(億美元)同比增幅主要投向微軟500+40%Azure AI云、OpenAI算力擴容谷歌450+35%Gemini模型訓練、TPU芯片Meta380+50%元宇宙AI渲染、Llama 3訓練亞馬遜420+25%AWS AI服務、Kuiper衛星聯網騰訊180+70%混元大模型、游戲AI引擎阿里150+60%通義千問、云計算GPU集群
關鍵趨勢:
- 中美同步加碼:美國四巨頭Capex合計1750億美元,中國BAT+TMD超400億美元。
- AI占比超60%:算力基建(GPU/ASIC芯片)和模型訓練成最大開支項。
?? 競賽焦點:三大燒錢戰場
1. 算力基建:全球搶購GPU
- 英偉達H100:單價超3萬美元,2024年出貨量預計達200萬張(中國廠商通過東南亞渠道“曲線采購”)。
- 國產替代:
- 華為昇騰910B性能達H80的80%,百度、阿里云批量采購。
- 寒武紀、壁仞科技等加速迭代,2025年有望實現7nm GPU量產。
2. 大模型訓練:參數與成本的螺旋上升
- 模型規模:
- GPT-5參數或超2萬億(GPT-4為1.7萬億),訓練成本預計5億美元。
- 阿里“通義千問2.5”參數破萬億,算力需求同比翻倍。
- 降本策略:
- 微軟用“MoE架構”(混合專家)降低30%算力消耗。
- 騰訊“太極”平臺實現千卡GPU集群效率90%+。
3. 應用落地:從Demo到現金流
- 變現嘗試:
- 微軟Copilot企業版年費$360/用戶,已有2萬家企業采購。
- 百度“文心一言”嵌入3萬款工業APP,按API調用收費。
- 殺手級應用競速:
- OpenAI的“AI Agent”可自主完成訂機票、寫代碼等任務。
- 字節“豆包”在TikTok上線AI虛擬主播,帶貨轉化率提升20%。
?? 商業邏輯:為何必須“燒錢”?
1. 技術護城河
- 數據飛輪效應:更多用戶→更多數據→更優模型→更強吸引力(如ChatGPT月活已破18億)。
- 生態鎖定:開發者一旦基于某平臺訓練模型,遷移成本極高。
2. 政策倒逼
- 中國“AI+”行動方案要求2025年核心產業規模達4000億元。
- 美國《芯片法案》限制對華高端GPU出口,倒逼自主可控。
3. 資本市場的對賭
- 估值錨定AI:
- 微軟因投資OpenAI市值破3萬億美元。
- 商湯科技“日日新”大模型發布后股價單日漲30%。
?? 風險警示:繁榮下的隱憂
1. 回報周期漫長
- 當前AI應用毛利率普遍低于30%(云計算為40%+),盈利模式仍需探索。
- 高盛測算:AI服務器回本周期需3-5年(傳統服務器為2年)。
2. 產能與供應鏈風險
- 臺積電CoWoS封裝產能告急,英偉達交貨周期延至6個月。
- 美國限制ASML向中國出口光刻機,國產替代進度成關鍵變量。
3. 同質化競爭
- 全球已發布300+大模型,80%基于Transformer架構,差異化不足。
?? 未來走向:2024年關鍵節點
- 技術突破:
- 多模態大模型(文本+圖像+視頻)進入產品化。
- 量子計算輔助訓練或降低90%能耗(谷歌已實驗)。
- 行業洗牌:
- 資金鏈緊張的中小AI公司將被收購(如亞馬遜收購Anthropic)。
- 監管介入:
?? 結語:一場輸不起的“文明級賭注”
互聯網大廠的資本開支狂飆,本質是對未來話語權的押注。當微軟CEO納德拉說“AI是工業革命級的機遇”時,潛臺詞是“不All in就會出局”。這場競賽沒有中場休息——要么成為新時代的“水電煤”,要么淪為技術殖民地的“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