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登錄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從多個方面進行了細化部署,包括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等。值得注意的是,“具身智能”和“6G”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具身智能”究竟是什么?它和我們常說的人工智能又有什么不一樣?
01:36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先進制造業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朱鈞宇表示,“具身智能”從字面理解是“具身化的人工智能”,是將人工智能融入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物理實體,為“大腦”賦予了“身體”,使得它們擁有像人一樣感知、學習和與環境動態交互的能力。
“具身智能”和“6G”兩項技術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代表了被正式納入國家戰略。作為國家重點培育的未來產業,充滿了無限可能和潛力,不僅將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還將推動各行各業的創新和發展,未來支撐整個經濟社會形成發展新動能。
02
什么是“AI幻覺”?
??央視新聞網友“月如葵”留言???
針對網友對“AI幻覺”的提問,總臺記者采訪了相關代表委員。
01:42
全國政協委員寇綱介紹,所謂的大語言模型的“幻覺”,通俗一點說,把人工智能想象成一個思考的人,它會在思考過程中形成一個思維鏈。人工智能做不到像人一樣并行處理信息,它是在鏈上以串行的結構來思考。如果它在思考的第一步,和我們預想的方向產生細微的偏差,可能只是一個“腦洞”,這樣的“腦洞”會隨著思維鏈一步一步向前串行地去擴張,就會導致它越來越偏離原始(目標)。這就是大語言模型產生“幻覺”的原因。
全國政協委員王亮指出,人工智能存在“幻覺”現象,就是人工智能系統可能會產生或者是輸出一些與物理真實世界不符或有誤導性的結果。為了減少“幻覺”的產生,可以從幾個層面去做,首先從算法技術的角度去加以改進或提升,比如設計更穩定更魯棒(魯棒性是指系統在面對外部干擾或數據異常時,仍能保持可靠性和穩定性的能力)的算法,實現更加優化的模型架構等;另外,可以從數據的角度盡可能提供高質量、沒有偏差的數據,以減少數據偏差所帶來的“幻覺”問題。
03
機器人何時能給我們打工?
??央視新聞網友“8z0t6e”留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在機器人越來越智能,有網友提問:“機器人什么時候能為我們打工?”事實上,這一場景已逐漸成為現實。最近人形機器人已經開始“排隊”去工廠打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