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登錄
11月24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秘書局等四部門發布《關于開展“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要聚焦網民關切,重點整治同質化推送營造“信息繭房”、違規操縱干預榜單炒作熱點、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利用算法實施大數據“殺熟”、算法向上向善服務缺失侵害用戶合法權益等重點問題,督促企業深入對照自查整改,進一步提升算法安全能力。
算法推薦技術,是指利用生成合成類、個性化推送類、排序精選類、檢索過濾類、調度決策類等算法技術向用戶提供信息。近年來,算法在滿足人們個性化信息需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不科學不親民的算法也導致使用者合法權益被侵犯等諸多問題。
作為一種互聯網技術,算法是中性的,并無好壞之分,關鍵在于算法背后的“人”。對此,《通知》在多個方面提出要求,督促企業深入對照自查整改。
此次專項行動明確了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其中之一就是防范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
《通知》明確,嚴防一味壓縮配送時間導致配送超時率、交通違章率、事故發生率上升等問題。詳細公示時間預估、費用計算、路線規劃等算法規則。搭建暢通的申訴渠道,及時受理勞動者因交通管制、交通事故、惡劣天氣等不可控因素導致的配送超時等申訴。
在現實中,配送員為了獲取更高收入,一味追求配送速度和配送量。要想更好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設計一個公平公正、健康合理的平臺算法模型。
《通知》要求,不得利用算法實施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完善平臺訂單分配、報酬構成及支付、工作時間、獎懲等相關算法。保護消費者公平交易的權利,不得利用算法在交易價格等條件上實施不合理的差別待遇。
平臺應進一步優化算法規則,在派單時要充分考慮路線、天氣、疲勞、安全等因素,在考核時要合理確定訂單數量、在線率等考核要素,從而更好維護配送員正當權益。
確保算法應用生態“只能向好,不能變差”,不能僅僅依靠企業的自覺,還需要在法律層面作出明確規定,在相關主體之間做好統籌、協調、監督,倡導長期可持續發展。
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明確,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向勞動者提供工作調度服務的,應當保護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休息休假等合法權益,建立完善平臺訂單分配、報酬構成及支付、工作時間、獎懲等相關算法。
近年來,相關政策為網絡平臺算法問題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此次專項行動,正是在此前治理基礎上進行的又一輪治理規范。
目前來看,關于網絡平臺算法的制度規范仍不完善,有必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在平臺算法、企業責任、監管機制、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規定,比如明確平臺設計的算法應當考慮勞動強度、休息時間等因素,明確全行業都應遵守的統一規范和原則,避免個別企業自行加碼,明確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責和協調機制,明確相關違法情節和處罰措施,等等。
讓網絡平臺算法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才能更好地推進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進一步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促進平臺經濟健康長遠發展,實現新經濟發展與新保障制度的“雙向奔赴”。